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所谓家庭教育,是允许小孩子“不一样”

文章发布于:2022-08-19 16:10:55

时间推进了二三十年,很遗憾我们小时候被认为的“奇装异服”今天依然是不得体的,小时候会被批评的个性强烈,至今仍然被当作“坏”,甚至整体上看这种限制和打压还更严重了一些。


562.jpg


今天就想聊聊,“坏”是什么,小孩真那么容易被“带坏”么?


从小我就对“奇装异服”“班风”“太有个性”这些词感觉不适,人生第一次被请家长也是因为奇装异服。


小学一二年级我个子蹭蹭长高,开始从大几岁的表姐衣柜里挑衣服穿。二年级的某个冬天,我穿了一件明黄色的毛茸茸外套去学校(不是皮草),遭遇了老师很多奇怪的眼神,那个时候我还不懂这代表什么。


第二天,我妈因为这件事被请去了学校。对于一个想在学校好好表现、成绩不错、第一批入了队(那个时候好像很重要)的学生来说,“请家长”算是最严厉的那种惩罚。


后来我妈和我转达了班主任的精神,大意是觉得我穿的奇装异服特别不朴素,继续穿会影响班风。


过了很多年,我终于明白,所谓的良好班风就是“不反抗的服从,没有个性的一致”,也只有这样,才方便学校管理数量庞大的学生,不需要浪费时间和资源,去应付孩子们学习之外的需求。


后来的学生生涯里,我的服装一直都没有特别艰苦朴素,影响了成绩吗?学习还行,没影响考211985。带坏了同学吗?也只有和关系亲密的同学会讨论一下穿着,其他同学谁管我呢。


也是过了很多年才想明白,不只是学校,许许多多传统的家庭、企业、大型机构都是一样,他们不希望你不一样,不是真因为“不一样”就道德败坏、会带来多严重的后果,只是不一样会提高管理的时间经济成本,会影响他们成为稳固的权力上位者。


所以我其实某种程度能理解上面那位妈妈的评论,在被压抑、被规训的环境里待太久了,突然看到不一样的人事物,就容易紧张兮兮地发出惊呼,也习惯性地希望下一代继续“乖巧”下去。


有家长会说,大环境如此还能怎么办,不乖的孩子会受到很多社会惩罚。说两个我最近获得启发的例子。


5531.png


一个来自纪录片《真实成长》,它拍的是北京十一学校某个班级从高一到高考的真实故事。


我记得特别清楚最后一集,语文老师和同学们真诚地讨论一个天问,“如果应试作文的材料逻辑,与自己真实的观点不符怎么办?”


同学们想了半天说,“妥协。”

这个老师给的建议特别特别好,

她讲:


“我在教大家「双重人格」,然后再给大家开一个方子:按照规定的调子写完了文章之后,为了让你的心灵能够真正的成长,你再写一篇给自己的。”



我听完思考了很久,也感动了很久,这个老师真心在把学生当完整健全的人,说的建议能回答关于应试教育的很多问题。


改变不了大环境,那就让自己拥有双重人格吧。把“好”的交给考官,把“坏”的留给自己。


另一个真实故事去年某一期一个爸爸在播客里讲了个“儿子穿裙子去学校”的故事~


image.png


一个7岁的男孩某天突然和家长提出想穿裙子上学,如果你是他的父母,会怎么做呢?


故事里的爸妈既没有一笑了之,更没有训斥儿子不懂男子气概,而是非常认真地对待了他的要求,带他去商场挑选了裙子,真的让他穿裙子去学校了!


爸妈在让他穿之前,在家一起沟通了这件事可能会带来的几种负面影响,比如老师批评、同学嘲笑……最后认为这些影响他本人和父母都能hold住,就放手让他去了。


爸爸把这段经历发到网上,收到了一些赞同也遭到了很多很多质疑,「不为孩子考虑」、「会带坏孩子」、「孩子会受到伤害」……


而我特别喜欢爸爸说的这段话,“我们希望从小就去保护他那些成人世界认为没有意义的、或者是受到框架限制的事情,要允许他有空间去成长。不然十五、二十年之后问他「你想干什么」,「不知道啊,都行」,「你想考什么专业?」,「 不知道啊,都行」 ,就完蛋了。”


一个从小被规训惯了的孩子,怎么可能十八岁突然恍然大悟自己到底喜欢什么、想干什么呢。正是因为外面的世界规矩太多,家庭的小环境才更需要包容小孩的探索空间,所谓的家庭教育,某种程度就是允许小孩子“不一样”。


允许ta冒出很多奇奇怪怪的念头,允许ta犯错,允许ta大哭大笑,允许ta写那篇给自己的“作文”。在想法和规则发生冲突的时候,鼓励他们提供两种答案,一种给社会和学校,一种给自己的人生。


那个男孩穿裙子的新闻,我印象很深。当时记得评论里其实蛮多人都不赞成这个爸爸的做法的,理由是其实这样才是没有保护好孩子,让孩子出去承受异样的眼光。

我倒觉得,异样就异样喽,学会承受异样的眼光审视也是成长的重要一课。我们国家这么大,在不同的地区,人们都“不一样”的事物接受度也不一样。


总得来说,我个人觉得不应该寄希望于被环境完全接纳,而是应该学会某种程度上忽视别人的目光,把更多精力用在丰富充实自己和增强信心上。

从本质上来说,人人都是“不同”的,而公立教育提供一种相对公平和优质以及易获取的基础教育,目的不在于因材施教。如何在这个系统里为自己的孩子多争取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,多保留一些锋芒和个性,也是才是更值得家长花时间考虑的问题吧。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