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【家庭教育】远离“打骂式教育”

文章发布于:2022-01-27 15:46:22


01

“打骂式教育”容易形成极端人格


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曾对10所学校的1300名学生展开调查。数据显示,被调查者身边家庭暴力的比例达23.9%。那么,孩子的感受又是如何呢?


调研显示,40.3%的孩子是“不服气,内心抵制”、20.94%的孩子表示“没办法,只好忍受着”,只有21.8%的孩子感到“自责,努力改正”。


更值得父母警觉的是,受到体罚后有14.8%的孩子会有“真想离开这个家”、“不想上学了”等念头。


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,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。有25.7%的孩子“自卑”,22.1%的孩子“冷酷”,56.5%的孩子“暴躁”。


这些不良影响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。



在《人生海海》新书发布会上,董卿意外地向公众袒露了自己的软肋——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痛苦。


“你无法想象一个知识分子对他的独生女儿有多么的严苛。他不让我照镜子,不让妈妈给我买新衣服,不能有任何的文体活动。”


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,让已经40多岁的董卿到现在还经常会出现自卑情绪。


“我一直处于一个极不自信的状态,我要做得比别人好很多,我心里才会觉得踏实。”


如此优秀的董卿,都因为“打骂式教育”变得极端不自信,更何况普通人呢?


02

“打骂式教育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智商


美国的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默里·施特劳斯做了一项跟踪调查,对美国806名2到4岁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。


四年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测试,他发现未遭遇过体罚的儿童平均智商要比经常挨打挨骂的儿童高出5分。


施特劳斯说:打骂越多,孩子心智发展越慢,哪怕是打得很少也有影响。


而施特劳斯对32个国家、超过1.7万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:


打骂孩子的家长比例越高,那个国家的国民平均智商就越低。这并不是说被打骂的孩子会逐渐失去认知能力,只是,有可能会落后于同龄人。


03

学会引导比打骂孩子更有用


陶行知校长有次看见一个学生想要拿砖头打另一个同学,他看见就制止了这个学生并让他10分钟后去自己的办公室。


10分钟后,陶行知来到办公室,掏出一块糖给那个学生,说:“这块糖奖励你尊重师长,我看到你要打人,制止你,你马上就把砖头放了下来,这不是你尊重师长吗?“


接着,陶行知又给了那个学生第二块糖。他说:“这块糖也是给你的,我让你10分钟来我办公室,你没到10分钟就到了,这是奖励你遵守时间。”


孩子感到吃惊和疑惑。


然后,陶行知又给了孩子第三颗糖,道出了真相:”我刚才去做了调查,你打那个男孩子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,你是见义勇为,有正义感。“


孩子瞬间哭了,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:“自己也不该因为这个原因去打别人。”


这个故事是在告诉我们:有时候,反其道而行之,不去过分强调孩子的错误之处,而是通过引导。


让她们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做人的道理,比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,效果可能要好得多。



另外,我想告诉大家三个基本的方法:


第一、别让自己太累


太累的时候,你整个人处于崩溃的状态,你很难“软”得下来。


第二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,少关注自己的需求。


比如孩子沉迷手机游戏,如果我们因为这是不好的行为就一味打骂孩子,那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叛逆;


但是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,诸如“他是不是太无聊了”、“打游戏是不是能让他获得成就感”之类的理由,那他们也会因为得到了理解和安慰,学会慢慢体谅父母!


第三、向孩子请教


我真心地建议大家,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,没必要去效仿什么成功案例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和孩子沟通,诚恳地去和他沟通。


把现状摆出来,然后听听孩子是怎么回答的。


说不定他就会给你一个特别完美的答案,所谓“毒物附近必有解药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
只要你开始听孩子说话,你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就慢慢消失了。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