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酱酒知识 | 挂杯不一定是好酒,但好酱酒一定挂杯!

文章发布于:2023-12-08 14:33:21


酱香型白酒作为白酒的典范,自古以来备受推崇。摇摆挂杯法作为辨别酱酒品质的传统方法,也在许多品鉴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。那么关于挂杯,你了解多少?


相信爱喝酱香酒的朋友们都知道,在白酒品鉴中,有这么一条:“轻轻摇动酒杯,观察白酒液体的透明度,再逆时针转动白酒杯,观察白酒液的挂杯度,优质白酒挂杯痕迹明显、均匀,像丝绸一样…..”。



挂杯——作为酱香型白酒的主要特征,能够直观地展示出酒的品质,因此很多人都喜欢通过观察“挂杯”来判断杯中的酒是否为好酒。挂杯的科学原理是什么?挂杯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?今天,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关于酱香酒挂杯的哪些事。



何为挂杯?

挂杯的来源


把酒倒入杯中,轻轻摇晃后会看到杯中的酒略有回落,这个回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挂杯。那什么才是真正的“挂杯”呢?


“挂杯”这个概念最早来自葡萄酒,是指当酒达到一定程度,让酒液在杯壁上均匀地转圈流动,酒液在最高的地方有一圈水迹略为鼓起,慢慢地就在酒杯的壁面形成一个个向下滑落的Tear“泪滴”或者汇集成一条条“小河”,法文称为Leg“脚”,这便是挂杯。



挂杯怎样形成的?

挂杯的科学原理


酱香型白酒的“挂杯”现象是附着力,表面张力和重力三种不同的力,共同作用形成的。


当酒液在杯壁上铺满时,和空气的接触面增大,蒸发作用加强,而酒精的沸点比水低,因此会首先蒸发,于是形成一个向上的牵引力。


同时由于水和酒精相比,单位面积的表面能更高;当酒精浓度下降了,酒液的表面能会增高,表面张力增大,在杯壁上的附着力也增大,所以酒液所到之处便累积形成一个拱起。


又由于有万有引力的作用,重力最终取胜,破坏了酒液表面的张力,酒液下滑释放出“酒的眼泪”,这也是著名的马兰戈尼效应。(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兰戈尼于1865年通过研究所发表)



所以说挂杯其实是酒精和水的一个交战,基于马兰戈尼效应,酒精含量高的酒挂杯会较明显。除此之外,酱香型白酒中的风味物质如酯类含量的多少,也会对酱酒的挂杯产生影响。




挂杯越明显越好?

根据挂杯辨酒质


人们习惯通过“挂杯”去判断葡萄酒的产地、年份和发酵工艺。而在白酒界,则认为挂杯的密度越高、流动速度越慢、酒液在杯壁上持续的时间越长,酒的品质就越高。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呢?


首先,这一说法肯定是不无道理的。酱香型“挂杯”现象与酒中的风味物质息息相关,风味物质越丰富,其挂杯现象也就越明显,酒也就越醇厚细腻,口感更加饱满丰腴。



但是,挂杯并不一定能反映白酒质量的高低。因为不同香型、不同工艺酿造出的白酒,酒精的标准以及挥发程度不同,酒体也存在各种标准。而且一些“新工艺”白酒通过增加增稠、黏度高的物质,添加一些风味物质,也能达到或者增强挂杯的效果。




虽说好酒都会挂杯持久,但辨别一瓶酱酒的好坏不能只看“挂杯”,还要从产地、原料、工艺等方面去考虑。


怎样观察挂杯?

三个阶段看酒痕


观察酱香酒的“挂杯”和看酒花、拉酒线的原理一样,主要是通过看杯壁上的酒痕来判断酒质。


第一个阶段,酒痕的边缘会出现一颗一颗水珠,像珍珠项链一样。


第二个阶段,水珠会往下掉,有的先掉,有的后掉,就像露珠一样慢慢向下滚,速度极慢,而且滚下来的时候是纺锤形的,也就是脑袋大,后面拉的那根酒痕比较细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美人泪。


好的酿酒师都知道,美人泪是酱香酒的特征之一。如果是水,它的形状会呈现山峰状,是带角的。酒痕则有点像蜂蜜往下滴的样子,脑袋大,尾巴细。



第三个阶段,美人泪阶段过了之后,杯壁上会残留一些酒液,因为纯粮酒的酒分子和水分子抱的非常紧,所以内张力很大,这种内张力会使得最后残存的酒痕聚集在一起,聚集之后的结果叫做满天星。


好酒的满天星看上去会比较晶莹,基本上都是圆的,边缘的弧线很漂亮。总之,又密又圆,同时又匀称地分布在杯壁上,这就是好酱酒。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